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信息 >正文

病者尊严医者心
时间:2017-04-06 作者: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0
    今年正月初八,76岁的洪阿婆从上海来济南,一是看望年逾八旬的姐姐,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想找一家医院看看,自己的病还能不能做手术。
    在医院里,我们常见的情形是,哪家的老人生病,但凡能够承担这份开支,子女们必是不惜一切代价为老人治病。济南的医院解除不了的病痛,当然要去北京,去上海。哪有从上海来济南找医院看病的道理?
    我表示了这番疑问,老人却道:“一年前,因为骨折,我在上海某三甲医院住过院,要说切身感受,只能说,论医疗水平,上海在全国都是很高的,但我作为病人,感觉没有尊严……”
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治疗期间,老人一字一句地记录了手术前后的感受。而且,老人还打算找个机会,以恰当的方式,向所有给她带来温暖的医务人员“表示心中感激之情”。
    一纸“过程账” 字字有真情
    来到济南的第三天,也就是2月6日,经过消化内科周世庆主任的接诊和一番准备,洪阿婆在姐姐、姐夫的陪同下,来到内镜中心,准备做胃镜检查。
     为什么做胃镜?这事情还得从去年在上海某三甲医院出院回家说起。洪阿婆在家做康复训练期间,突然发现大便发黑,赶紧电话咨询远在江苏南通的三姐:“感觉腹部隐痛至少有2年时间了,会不会是这个问题?”三姐退休前在医院工作,认为这黑便“有可能是手术后用抗凝药,造成出血,情有可愿”。去徐汇区一家医院做胃镜,虽然没有发现胃出血,但腹部的隐痛还是能感觉到。春节临近,独身一人生活的洪阿婆去了三姐家,又发现黑便,这就让人十分紧张了,一定是哪个地方有出血吧?于是,分散在几个城市的姐妹兄弟在电话中一番商量,把目标确定在了济南。
洪阿婆的紧张心情自不必说,年过八旬的姐姐和姐夫,显然也低估了陪同做胃镜检查这项任务之艰巨。就在医生护士在进行胃镜前的准备时,洪阿婆突然出现了休克,血压降至63mmHg/32 mmHg,心率降至48次/分钟!
     虽说姐姐、姐夫都是高级职称的医生,但毕竟退休多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是无比惊慌:“她有二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长期吃降压药,近两年高压一直在160上下,这一回突然降到了63,或许跟她长时间贫血有关系……”事后,说起当时的情景,三位老人不约而同地惊叹胃镜室马护士的果断与迅速:“当时谁也没想到会突然休克,我们两个还心惊肉跳的时候,人家马护士已经建立静脉通道了,哎呀,一针见血啊,那叫一个疾速,前后也就是几十秒的功夫,她就给病人输上液体了,很快,血压回升,神智恢复,算是虚惊一场吧。”
    一番波折之后,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德荣终于可以为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胃、十二指肠均无出血部位。三位老人稍稍有些放心,但下一步还要进行肠镜检查。问题究竟暗藏何处,还不得而知。
    由于贫血,暂不能进行肠镜检查。在此期间,也有医生建议放弃肠镜检查,以防更严重的麻烦发生。老人感言:“周世庆、王德荣二位专家不轻言放弃的态度,代表了中心医院主任医师这个层面专家的水平与医德,他们真正是一切为了病人着想的,像这样不推诿、不放弃、敢于为病人担当的专家,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少了。”
    经过输血和内科治疗,洪阿婆可以进行肠镜检查了。在做肠镜检查过程中,洪阿婆的姐姐、姐夫注意到,王德荣主任竟被累得浑身冒汗。原来,王主任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选择了较细的肠镜,没想到,肠镜进入升结肠,检查推进受阻。在马护士的协助下,虽然不断变化,历经一个多小时,仍然未能如愿,只得更换较粗的肠镜,全麻下再次检查。最终在横结肠的肝区,看到了肠癌病变的存在。
    三位老人密密麻麻地写在纸上的点点滴滴,使我的采访更加便捷,老人写道:“马护士不仅技术好而且服务周到,她见我们两个八十岁老人陪着七十岁的妹妹看病,在做完肠镜检查以后,人家专门安排一个小伙子,帮助我们把病人推回了病房。”
    专家实力  医院气魄
    “我来济南治病,有好几个没想到,首先没想到的就是,胃肠外一科主任孙少川在手术前一天,组织了胃肠一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病理科、心内科麻醉科等相关专业的会诊,你们医院把这样的事情称为多学科会诊,全面分析病情,我没想到的地方在哪里呢?孙主任特别邀请了我的姐姐和姐夫去参加这个术前会诊,这个事情非常难得。术前会诊,上海的医院也有,但是,我们没有经历过,一般不会请病人家属去现场旁听,但在中心医院却让两个医生出身的老知识分子,去听他们的病情分析!没有一定实力,哪敢这样做?”
    三位老人的好评,绝非一时冲动:2月10日那天,洪阿婆做完肠镜检查,返回病房休息,下午4点半,姐姐、姐夫走进了消化内科主任周至庆的办公室,一番交流之后,周主任拨打了胃肠一科主任孙少川的手机,当时孙主任正在外地参加一个重病人的会诊。让三位老人没想到的是,孙主任即可通知胃肠外一科病房医生安排床位,并把患者由消化内科转到了胃肠一科。第二天早上6点半,孙主任来到病房询问患者情况。
    再说手术过程,洪阿婆的姐姐说:“作为一名老医务工作者,虽然退休多年,对医生和手术的评价还是有见解的,当我看了孙少川主任手术操作的视频后,我很惊讶,外科手术进入了微创时代,和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少了很多的血腥,孙主任的手术真是行云流水般完美,手术做得非常干净、利落,整个手术时间70分钟,出血量也就是40毫升,术后引流很干净,也就是说,手术之后,病人的身体已经不再有血液流失,这就非常难得,代表了非常高的腹腔镜手术水平,手术做的我们非常满意。”
    “妻妹多种疾病缠身,贫血、便秘、黑便、高血压,另一个麻烦,手术前做了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有骤停的风险,手术之所以这样成功,也受益于医院团队的协作,从开始的消化内科到内镜中心。从孙少川主任的医护团队到手术室的麻醉团队,让我从心里感受到每一个细节的缜密,每一步都衔接的天衣无缝,他们的行为和计划让我们感到踏实,感受到医院的气魄和实力,感受到他们对患者的责任和担当。更让我们感动的是面对风险,他们千方百计的想办法,研究制定可行性方案,站在患者的角度,真心的为患者着想,一定要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洪阿婆的姐夫一位老医务工作者说到。
    以当今的医学水平而言,“结肠癌”这三个字在外科医生心中已经属于极其常规的手术,但是,能把常规外科手术做到近乎完美的境地,这就不是所有外科医生都能做到的事情,手术过程中出血的多少,是衡量手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唯有出血少,病人术后的恢复才能更顺利,这是环环相扣的。如何实现手术过程中少出血?这就在考验手术者的解剖水平,特别是腹腔镜下的手术操作,那是要充分利用组织间隙,才能避免过多不必要的伤害……两位老人的这番见解,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医生为患者治病的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高标准的治病过程,才是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的源泉。
    后记:
    开始这次采访之前,我曾以为,任何一位高龄患者的手术过程,都会有一些潜在的风险被化解,患者及其亲人们有所感激,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一次,面对洪阿婆的就医经历,从消化科、内镜中心、胃肠一科、手术室、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可谓“专业虽不同,追求却一致”。相比较洪阿婆两年两次住院的感受,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医者与医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这差距不是医院名声与规模上的,也不是学历与职称上的,而是一名行医者、一个团队的心境。正是这番难以界定的心境,决定了求医者非常在意的那份尊严。
   消化内科简介
   消化内科有床位89张,在职医师23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 10人;在职者均为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9人,硕士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护理人员4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13人。
    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文章12篇。出版专著5部,完成科研10余项,获得专利及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特色技术:1、内镜下消化道粘膜切除术(EMR);2、内镜下消化道粘膜剥离术(ESD);3、内镜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4、超声内镜检查;5、电子放大内镜检查(NBI);6、食管测压;7、肛门直肠测压及功能性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7、C¹³ 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8、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借助先进的内镜等仪器设备及操作技术,实现了胃肠道早癌的诊断及内镜下切除,使内镜诊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胃肠外一科简介
胃肠外一科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2人、硕士7人。
胃肠外一科自2002年起,着重开展专业化团队的建设,专业技术初具规模,先后规范了D2胃癌根治术、直肠癌TME术、局麻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术。
2012年,胃肠外科完成了微创技术里程碑式飞跃,所有医生掌握了腹腔镜进行胃肠外科相关外科手术的操作技术。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疝修补术(TEP\TAPP)。并在省内最早建立了腹股沟疝标准临床路径,实现了标准化的医疗质量控制。
2013年11月1日,“减重糖尿病外科诊疗门诊”成为省内首家,同年12月1日进行了省内首例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填补了此项技术的省内空白。同时获准成为国际肥胖与糖尿病手术卓越联盟成员(IEF)。
倡导胃肠肿瘤多学科诊治(MDT),建立“疝友之家”、“肥胖患友俱乐部”、“造口联谊会”,为广大患者带来围手术期康复指导优质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