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搬小“家”为大“家”
时间:2013-04-26
作者: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0
两搬小“家”为大“家”——为了综合病房楼的建设 我院退休职工杨长沛师傅的家有点儿特别,一间建于五十年代的筒子楼单身宿舍外加一间平房,由于两间房子的地基相差一米,从这一间进入那一间,还需上要四级台阶。第一次到杨师傅家,老人和老伴正准备吃午饭。他说:“这是院里为了综合病房楼的建设,临时整修的一批周转房,条件差了些,也算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孩子们都在周村老家,这里就我们两个人,凑和着能住,以后慢慢地不就好起来了!” “1958年4月份,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中心医院建院那天来的,当时我还是市卫生局办公室的公务员,局里一共派到中心医院三个人,副局长孙忠民来担任院长兼书记,还有一个秘书科长,再一个就是我。三人人,正好是上中下三级!”说起当年来医院工作的经历,杨师傅显得特别兴奋。他解释说,医院的前身是山东军区于1953年建立的一所康复医院,现在还在使用的“王”字楼,就是当时部队伤员的康复病房。 杨师傅刚来到中心医院时只有21岁,因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勤奋好学,很快就被组织上分配去学了电工。杨师傅说:“过去,医院里跟社会上的各个行业一样,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小到一个针头,大到锅炉,出了故障都是后勤职工自己动手修理。六十年代盖门诊楼时,全院职工都去参加义务劳动,一个医院的建设跟一个家庭过日子一样,需要齐心协力拧成一股劲儿!”说起搬家,杨师傅说:“医院搞建设,搬搬挪挪,都是大局的需要。从我到中心医院参加工作到1996年退休,咱医院的变电室就先后搬了三个地方,我退休以后又搬了一个地方!要细算起来,我在医院里这些年,个人搬家已经六次了。” 几个月前,为了建设综合病房楼,医院开始组织工程范围内的住户搬迁。杨师傅第一个响应,并在最短时间内搬了家。杨师傅和老伴刚刚把家里的东西安置好,难题又来了,有个住户不愿搬到那个一间高一间低的周转过渡房里!一听这事,杨师傅果断决定,我再搬一次家就是了!院里负责病房楼工程建设搬迁的同志,一直为杨师傅两次搬家的高尚举动怀有歉意,杨师傅却在平常的话语中透出令人敬佩的豁达:“病房楼建设是院里的大事,我搬家两回不算啥!每一个对医院有感情的老同志,都会这样做!”关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