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倏忽一念间
时间:2017-02-10
作者: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0
年关临近的时候,济南历城的老唐,在胃肠一科医生办公室面对几家媒体的记者,说起这小半年陪着老伴四处求医的经历,言语中尽是辛酸,却又难以掩饰这几天才开始的喜悦:“孩子们看着亲妈一天一天好起来,没一个不高兴的,是吧?八月十月的时候,全家都担心她吃不上月饼,后来,又担心吃不上今年的饺子。”
采访开始前,根据胃肠一科副主任医师刘国勤的一番介绍,患者今年57岁,2014年7月份在济南一家医院做过直肠癌手术。2016年7月初,出现了腹痛、腹胀,呕吐,吃不下饭,大便排不出来。前后大约一周时间,肚子就鼓胀了起来,如同怀孕四五个月的孕妇。前往曾经就诊的医院,一个医生说:“应该是肿瘤转移又复发可能,另外就是曾经进行放疗,有放射性肠炎,这个病嘛,你们也该清楚,没有很好的办法。”从那之后,老唐和儿女们开始了辗转于十几家医院之间的辛酸历程。
说起这些经历,老唐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思路清晰,他说:“你想想这个事,我们来这医院以前,她整整六个月没吃到肚子里一个米粒儿,全指望着打营养针保命,一个还不到六十岁的人,瘦成了七十斤的体重,差不多就剩下一副骨头架子了,看着都吓人,近四个多月没力气下床、大小便都得有人搀扶……哎呀现在好了,自从做过了手术,你看,这才几天,吃饭也慢慢地行了,精神头儿也好了,昨天一下午,在你们病房外头的走廊里,自己扶着墙走了三个来回……”
喝了二十多斤香油
住进济南市中心医院胃肠一科之前,患者的病情到底有多复杂?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
一听这个问题,老唐满脸痛苦,有些生气的样子,说:“最初,还是去的那家给她做手术的医院,人家一看她这情况,外科的医生直接让去了肿瘤科,说是这种情况就应该去看肿瘤科,医生说,‘你这可能是肿瘤复发及放射性肠炎,又不能再手术了,住我们外科没一点儿用!’可是,住到肿瘤科以后,也没有多好的解决办法,吃药之外,就让喝香油,说是肿瘤晚期的病人,瘤子转移了,到处都是,把肠子给堵住了,只有多喝香油,才能把肠子给喝通开,我们没办法,听医生的吧,最多的时候,一天让喝两瓶香油,一瓶一斤哪,连喝了十多天,喝得病人直吐。”
不敢想象,让一个严重腹胀、无法大便的病人,一天喝进肚子里二斤香油,这是个什么感受?
老唐看看记者们脸上一副不理解的样子,摇头加叹气,说:“没办法,病急乱投医嘛,当时我们一家子都傻啦,当局者迷嘛,都不知道早点转个别的医院,病人受不了喝那么多香油,医生说,现在没别的办法,得让病人继续坚持,吐也得喝,病到这一步,也没旁的办法。”
住在医院里喝香油那段时间,每隔三五天,医生就安排做一次强化CT。看着CT片子,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让继续坚持喝香油,说“等她喝到满走廊里都是香油味了,那肠子才会通”。
“后来,病人实在招架不住,就出院回家了,病人宁愿回家等死,也不愿意再遭那个罪,”老唐说:“不出院不行啦,花钱多少是小事,另外呢,病人受不了,因为她大老远一闻见香油味就干呕,还怎么喝得下去?肚子里没有饭,全是香油,前后住院两个月,病人彻底起不了床了,肚子越来越胀,不能吃饭,一粒粮食都吃不到肚子里去,就靠葡萄糖、脂肪乳,基本上就是这些东西维持着。”
甚至,老唐开始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一个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癌症病人,好几十天不能吃饭,就靠输液,有时候一天好几千块钱的营养药,咋也能一天一天地活下来?
“哪里做的手术回哪里去!”
“8月31日凌晨4点,我先去医院排队挂号,大医院人多,不早去不行!”老唐说,出院回家不到一星期,病人腹胀、腹痛加重,全家人不甘心就此罢休,还得想办法找医院看病,这一回下决心去一家大医院。
8月31日上午10点,老唐终于陪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伴进了专家诊室,医生摸了摸病人的肚子,也没做什么检查,说:“你这个病不轻,我建议你呀,哪里做的手术回哪里去!”一听这个,老唐赶紧说:“已经在那医院里住了两个月,不解决问题嘛,就让喝个香油……”医生根本不听这些,一摆手,说:“我们这里,别说住院,连个的地儿都没有,我也想让这病人住院,可是,没床啊,大医院就这样,谁也没办法。”
医生的态度让人心寒,但儿女们已经顾不上计较这个,谁让自己的亲妈病到这一步呢?
这家不收住院,那就再换一家医院!老唐和儿子女儿下定了决心,就是卖上家里的一套房子,也得找家医院搞明白,这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让老唐和儿女们都不理解的是,接下来的另一家大医院,接诊医生的意见,与此前那家大医院的医生基本一致:“谁给你做的手术,嗯,最好你去找谁,对吧?我们不了解病人当时的手术情况,没办法收你住院。”
你要是再坚持住院,人家医生就说没床!老唐心中更加不理解,如果真的严重到回天无力的程度,还建议我们回那家给病人做手术的医院干什么?直接回家等着不就完了嘛?
“山东但凡有点名气的大医院,我们差不多都去过了,意思就是那一个意思,就是让我们再去当时给做手术的医院,哪里做的手术回哪里去!这话说着利落,听着让人别扭,不过,这期间,只有一个医生跟我们多说了几句,”老唐停顿了一下,想了想,说:“那医生的意思是,病人曾经做过化疗,腹腔里的情况很复杂了,打个比方,放疗的病人肚子里,就是肠子被烤酥了,没有弹性了,我再做手术,风险很大,缝合上以后,容易开,那样的话,麻烦就大了。”
后来,老唐一家人也算是想明白了:“现在的大医院,排队住院的病人多的是,人家一看我们这病人,抬着进医生诊室,瘦得全身没有一点肉,一层皮包着一副骨头架子,再就是一个大肚子,咱自己看着都害怕,更何况人家医生跟你非亲非故嘛,谁也不愿意收拾你这么个烂摊子,万一病人死了,人家担心费力不讨好嘛。”
不能轻易下结论“癌转移”
2016年12月14日,经一人无意之中的推荐,老唐一家人把老伴抬到了济南市中心医院胃肠一科,在门诊,负责接诊的是副主任医师刘国勤。
“从肚子胀起来头一回去住院那天开始,医生就说是肿瘤转移了,够呛了,她自己也认为是肿瘤转移了,这是命,前前后后这五六个月,她一直认为说不定哪天就得死……”老唐说得有些激动,停了下来,又想了想,继续说:“可是,14号这天,刘主任仔细地询问病史,给病人查体,看了我们以前做过的十多张CT片子,说是有许多地方不符合癌性梗阻,更大的可能是粘连性及慢性放射性肠炎所致肠梗阻,这话说得专业了一点,但我还是听得明白,我和孩子们认同刘主任的分析,同意手术,可是,病人自己却又不信了,认为这是我们在安慰她,直到决定做手术之前那一天,她还写了个遗嘱,那意思是这一回,就不定就下不来手术台了。”
这是一个非常煎熬人的过程,更多的类似病情的患者,极少能够坚持到这一步。不过,老唐这番话,让他对面坐着的几个记者产生了新的疑问:既然更大的可能是一般性的肠梗阻,为什么那么多医生说是“癌转移”?这两者之间有没有明显的区别?
“人的小肠,正常状态下,如同水里游动的鱼,是活动的,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腹腔肿瘤转移的病人,小肠是相对固定的、癌性紧密粘连的,像是被冰冻在一起的鱼,”讲到这里,刘国勤打开电脑,调出了患者在手术前一次强化CT的检查影像,说:“你们看,这位患者在各家医院做了十多次强化CT,我们放在一起对比,就可以得出结论,CT影像不支持癌性梗阻,这是我们多年研究各类复杂肠梗阻得出的经验。”
我们这些没有受过任何医学训练的人,已在刘主任的讲解下渐渐明白:“小肠的正常状态,只有成年人的拇指这么粗,你看看她的,粗的部分能有矿泉水瓶子这么粗,在显影剂的作用下,扩张小肠与其它器官的界限很清楚,只有到了最后面的这一段,肠管相互粘连以及增厚,这不太支持癌性肠梗阻。”
甚至,有一位女记者十分感慨,说:“癌性梗阻和其它原因肠梗阻的区别挺大的嘛,之前怎么就没有医生这么仔细地比对一下呢?”
老唐却不去在意这些,他说:“当时,听刘主任这么一说,我心里就踏实了,要是早半年能到这里来住院,起码省下二十多万块钱哪!病人也不遭那么大的罪。”
“皆大欢喜”之外的思考
2016年12月28日的手术,其效果自不必说。
经过手术后十多天的恢复,患者每天都有令自己开心的变化。说起老伴的变化,老唐就有些高兴了,说:“她这个人啊,一辈子闲不住,已经在计算着哪天出院啦,说是最好能在春节前出院,在家休养十天半个月的,过了正月十五,小孙女上幼儿园,她好接送嘛。原来的时候,她哪有这个心思?她净想着还能活几天?准备手术的那几天,她还在想,哎呀,能不能吃上这个年三十儿的饺子?唉……”
但是,我仍然心存疑问:这个手术很平常吗?为这么一位半年没吃粮食的老人做手术,很容易下决心吗?
作为主刀的手术医生,刘国勤说:“为了12月28日的手术能顺利进行,我提前准备了整12天,从12月15日开始,加强营养支持,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体力,说实话,要为一个体重仅有35.4公斤的重病人实施开腹探查手术,我的压力非常大。”
刘国勤说到这里,老唐却笑了笑,说:“住院以后,我就表态了,就是手术不成功,病人真的死了,我们全家人也没有意见,已经病到这个程度了嘛,去了那么多的医院,人家都不让我们住院嘛……”
“但是,面对一个才五十七岁的人,面对一个有可能通过手术来重获新生的病人,如果轻易放弃手术的机会,我心有不甘,医生嘛,担一点风险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刘国勤说。
好一个“心有不甘”!也许这就是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