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治疗食管裂孔疝伴重度反流性食管炎
时间:2019-01-29
作者: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0
济南市中心医院消化三科成功运用内镜下抗反流粘膜切除术为一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实施镜下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65岁的斐女士最近经常胸骨后吞咽疼痛、烧心、返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质量。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就诊,李振方主任为其进行胃镜检查后,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类D级),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可能导致食管狭窄、食管出血,甚至恶变。
对于这类患者,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实行外科手术,将胃底提拉使之与食管长轴之间的夹角尽量减小,达到减少胃内容物反流的目的,但是外科手术毕竟创伤和花费相对较大。李振方主任决定用国内最先进的内镜下抗反流粘膜切除术治疗斐女士的胃食管反流病。仅仅30分钟,手术就顺利完成,斐女士在消化三科住院观察3天后出院,吞咽疼痛和烧心、返流的症状消失。出院后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感慨没想到胃镜就解决了自己的大问题,全家可以安心过年了!
李振方主任介绍: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反酸等。尤其是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食管炎患者症状更重,药物治疗效果更差。长期的胃食管反流不仅可以引起食管溃疡、食管出血,甚至可以造成食管狭窄引起明显的吞咽困难,反复刺激可引起食管恶变。同时反流物进入口咽部可引起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中耳炎等消化道以外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解决胃食管反流的方法是实行创伤大、花费高的外科手术,如今,济南市中心医院开展的内镜下抗反流粘膜切除术,就是通过在食管齿状线上下进行长约3cm的新月形粘膜切除,利用术后瘢痕形成狭窄重塑抗反流屏障的目的,该技术与其他的治疗手段相比,操作时间短,手术费用明显减少,成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又一有效手段,适用于各类胃食管反流病长期应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