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院区地址:济南市解放路105号
东院区地址:济南市历城区经十路5106号
客服电话:0531-55739999


近日,我院 “济南张氏中和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正式运营,这是山东省卫生健康委《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实施方案》评选出的14个“2020年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之一。
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是山东省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中医科张弘毅主任中医师主持的“济南张氏中和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顺利入选全省首批14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充分体现出张氏中和医学流派四代传承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临床意义。
张弘毅主任,泉城十大名医,省级中医药传承指导老师,济南张氏中和医学流派第四代传承人,自幼承师于其父张济人先生,后跟随济南名医王允升学习内经。临床三十余年,善治内科杂病、妇科、儿科疾病。曾任济南中医学会儿科分会秘书,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专家编委会委员,撰写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1部。
张氏中和医学流派,由济南张氏家族创立。张氏家族祖籍山东济宁,祖上曾供职于清太医院,后迁徙山东济南,至今已120余年,其奠基人张文沛,第二代张济川,第三代传承人张吉人,第四代传承人张弘毅,他们不仅深得家传并且得传名医衣钵,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在当地乃至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得了群众较高的评价。目前,流派第五代传承人王晓茹、丁朝荣、闫鑫均已取得副高级职称,在内科杂病、妇科病、小儿病、皮肤病方面各有所长,且获得广大患者的好评。
据王晓茹副主任中医师介绍,“中和”既为流派之名,又代表了本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中和”一词,源自《中庸》“致中和”之说。儒家思想认为,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中和之道,乃是天地应有之本位,万物生发之基础,君子处世之至理。故护脾胃,调通胆胃(肝脾),治取中和,乃本流派核心学术思想。
我院中医科历经54年传承,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省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省级重点专科室,中医师队伍由深得名老中医张吉人先生真传、出身中医世家的多名专家领衔,老、中、青各职级年龄层次合理搭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将中医内、外治疗法相结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病等疑难杂症,疗效获得广泛认可。近年,与山东中医药大学联合建立的“情志病证临床研究中心”,为国内首家诊断治疗情志病证的专业性医疗机构。
另据济南张氏中和医学流派传承人张弘毅先生介绍,曾祖张文沛为第一代创始人,供职于清朝太医院,重视脾胃,顾护后天之本,治病以平为期,用药轻灵平和。祖父张济川为第二代传承人,自幼受医学世家熏陶,就读于清朝皇家贵胄学校,后随供职于太医院的父亲张文沛习医,并深得同于太医院供职的岳父王公赏识与指导。后因父亲病故,遭逢军阀混乱,由京城迁至泉城济南悬壶济世,因善治热性病享誉病家,时与济南名医王兰斋、俞佛心等齐名。
张弘毅先生的父亲为张氏中和医学流派第三代传承人张吉人,幼年侍父行医,深得父亲真传。1942-1947年随济南名医王异凡学习伤寒温病,深研经典,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取得行医证。于1952年秋,通过济南市选拔,赴北京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学习,毕业后先后师承于济南名医魏继贤、刘子瞻。1961年,济南市卫生局进行“名医带高徒”,拜济南市名医、济南市中医院院长吴少怀为师,侍诊五年,得其“治重胆胃”真传。1966年被济南市卫生局指派,离师调入济南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任科室负责人,临床尤以儿科擅长,先后参加省市乙脑、麻疹肺炎、腺病毒肺炎等抢救工作。先后担任山东省暨济南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济南分会常务理事兼济南儿科分会主任委员等,1988年评为“济南市名老中医”。遗著除散失者外,有《吴少怀医案》、《幼科条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