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院区地址:济南市解放路105号
东院区地址:济南市历城区经十路5106号
客服电话:0531-55739999


男性,50岁,喝酒后出现心前区胀痛不适,伴胸闷、憋气,伴大汗,伴左肩部和后背部放射痛。
当以上元素叠加在一个人身上之时,相信多数人首先会联想到心梗。
7月10日晚上10点钟,家在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王先生就是带着这样的怀疑,被家人送到了济南市中心医院南山院区(历城区人民医院)急诊室。
当时,王先生自述胸口难受,还伴有一阵阵出汗。值班医生李国栋立即想到很可能是心肌梗死。
转诊前突发室颤 紧急抢救后暂时稳定
李国栋医生立即安排患者行急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
医生准备为患者进行溶栓时,患者家人商议决定转至历城区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单位济南市中心医院。医生遵从患者及家人意见,马上联系中心医院心内科满艺龙医生准备转诊。
没想到,患者还没上救护车,就出现了抽搐,双眼上翻,叹气样呼吸,呼之不应,触摸颈动脉发现波动消失。
心跳骤停,万分危急。李国栋医生立即抢救!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气囊辅助通气。经过持续按压,心电监护上出现了室颤波。
马上200J电除颤,但没有恢复窦性心律。
继续按压,当心电监护再次出现室颤波,又一次电除颤。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查体摸到了颈动脉的搏动。患者手脚开始活动,提示意识有所恢复。
患者病情暂时平稳,但随时有可能再次出现心跳骤停,医生向家属交代病情,建议立即溶栓。获得同意后,及时进行药物溶栓。此时,患者又出现室颤。在经历了前后7次电除颤加溶栓治疗后,患者心律稳定,能维持自主呼吸。
转到医院立即造影 植入支架转危为安
7月11日凌晨1点15分,患者被120转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
在此之前,胸痛中心主任户克庆一直与历城区人民医院的抢救团队保持信息畅通,并提前做好了各项抢救的准备工作。
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接诊,户克庆主任判定历城区人民医院所实施的药物溶栓有效,对稳定病情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立即行冠脉造影,提示:缺血性心脏病,单支病变(累及LCX)。
*冠脉造影提示左回旋支重度狭窄
户克庆主任解释说:“LCX是左回旋支的英文首字母简写,经过前期的药物溶栓后,回旋支实现了再通,但近段99%严重狭窄,所以我们植入了1枚支架,以保证心肌供血。” *支架植入后供血恢复 心脏的冠状动脉,分为几支大的冠状动脉,主要包括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这三支大的冠状动脉,无论哪一支狭窄或者堵塞,都需要积极治疗。左回旋支,供应心室的下壁,侧壁以及正后壁。在供应心肌细胞血流量及氧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发生堵塞,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脏功能下降,甚至发生恶心心律失常以及猝死等情况。 医联体转诊畅通高效 患者更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次极凶险的下壁心肌梗死,并诱发了心跳骤停,患者王先生算是鬼门关里稍有停留又被拉了回来。 在历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120及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的通力合作下,患者得到最快速、最有效的救治,充分体现出医联体平台建设的优越性,展现了团结协作高效的生命至上精神。 2021年7月30日,济南市中心医院与历城区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两院搭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一年来,已转诊危重症患者百余人次。 患者王先生转诊到济南市中心医院后,明确的诊断有: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状态 心肺复苏术后 溶栓术后 心功能Ⅳ级(Killip分级)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陈旧性脑梗死 4.下肢静脉曲张术后 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医师郭献飞介绍:“患者入院之初,其病情的致命性体现在,患者既往一天吸烟80支,院前反复室颤,给予电除颤,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入院后脑缺氧时间不确定,神志模糊,考虑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评估患者死亡风险大。整个抢救过程中,胸痛中心调度急诊科、介入科、心内科,参与抢救的人员比较多。患者死里逃生,得益于两家医院之间顺畅的无缝隙转诊,算是非常幸运。” 翻阅患者王先生在济南市中心医院的住院病历,发现:既往“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最高可达180mmHg,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控制效果次佳,“脑梗死”病史4~5年,以及“心功能Ⅳ级(Killip分级)”和“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等描述,令人不难想象其身体状况。几种慢性疾病同时缠身的情况下,再加上“吸烟史20余年,80支/天”“社交性饮酒史20余年”,那么,7月10日晚上的喝酒,差不多就成了阿拉伯寓言故事中“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