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信息 >正文

全院统筹床位、设备、医护人员 济南市中心医院合力应对重症高峰
时间:2023-01-10 作者:赵梅 发布人:孟聪 点击量:0

元旦前后,各医院接诊的重症患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急诊承受的重压。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王少琴介绍,去年年底每天急诊人数居高不下,高峰时接诊量达550人次左右,元旦后接诊量也突破了500人次。医院坚持全院“一盘棋”,急诊、感染科等关键科室增设病房和医护人员,统一调配病床加快周转,优先收治重症患者……

急诊压力倍增,各科室统一调人

“患者起不来没事,可以直接推着病床去做检查!”1月4日上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抢救室内,急诊医学科主任王少琴正在细细查看患者的情况,最近急诊科的就诊量接连攀升,重症患者更是持续增多,每天她都有打不完的硬仗。

全院统筹床位1.jpg

不断增加的排队患者,加在走廊里的病床,急匆匆的医护人员,坐在椅子上输液的患者……一幕幕无不显示急诊承受的巨大压力。

“元旦三天假期的急诊科接诊患者均突破500人,高峰时达550人次,排的长队都到了预检分诊台。”王少琴说,每天接诊的病人中,至少会有二三十个重症患者,但感觉最近几天病情特别严重、进展特别疾速的危重患者比例有所降低,最明显的变化是近3天以来呼吸机没那么紧张了,每天还能有一、两台呼吸机能空闲下来进行调配,这在之前近半个月是从来不敢想的事情,此前一直是重病患者排队等呼吸机。

全院统筹床位2.jpg

据了解,为了缓解急诊承受的重压,济南市中心医院从全院各科室统一调配医务人员,每个班次都增加了急诊医生和护士,仅急诊内科诊室就有6名医生同时接诊,加上留观病房等,每天有10余名医生、60余名护理人员承担急诊救治工作,及时化解了近阶段的就诊高峰。另外,医院还加大了医疗设备保障的投入,急诊医学科的呼吸机由9台增加至当前的23台,每天的供氧量翻了一倍,呼吸机的技术保障人员也是随时待命。

“从全院范围内统一调配来的医务人员,元旦三天都没有休班,全部正常排班、正常工作,并且是经常不能按时下班。遇上重症患者抢救,延时3、5个小时才能下班都是正常的现象。”王少琴介绍,医护人员一旦上岗,就是最少八个小时,期间通常忙到无法吃饭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很多护士都累到说不出话来。不过随着阳康的医护人员增多,一个梯队、一个梯队的人员填补,也能保证急诊科的正常运转。

发烧依然坚持在岗,半个月没回家

无论是三年前武汉最危急的时候,还是如今接踵而来的就诊高峰,医务人员都是义无反顾地冲在一线,直面病毒和挑战。

去年年底,感染科主任邵磊感染新冠退烧后依然咳得厉害,拍了个CT发现是双肺多发性肺炎,需要住院治疗。但是那会正是医护人员紧张的时候,邵磊除了用点激素和维C,大部分时间还是扎在了自己负责的感染科病房里。

“前天抢救了四位患者,都是胸外按压,一直忙活到凌晨三点。”在邵磊看来,凌晨抢救早已成常事,现在医护人员都是“轻伤不下火线”。采访期间,邵磊不时发出咳嗽声,“不敢咳……”她腰上贴着膏药,吃着止疼片,因为有一天晚上给病人过床的时候不小心扭到了腰,邵磊就这样一直忍着疼忙碌在临床一线。

全院统筹床位3.jpg

感染科的丁蕾感染后咳出血丝依然坚持来上班,6小时把26张床收满;胡晓文的孩子发烧到39度一度要高烧惊厥,她顾不上孩子依然坚持在岗;郭茂清发烧到39度多,吃了退烧药穿着两件羽绒服在发热门诊接诊……医护人员用血肉之躯为患者筑起一道生命防线。

打好“提前量”,患者有保障

2022年12月上旬,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数量猛增,医院的发热门诊首先承压。“尤其是12月8日以来,发热门诊量不断增加,医院及时增配医护人员,启用备用诊室,接诊量从原来每天几十人次达到高峰时300多人次。” 济南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邵磊介绍,12月15日以来发热门诊每日就诊量回落至150人次左右,最近稳定在100人次,其中每天约有十几人病情较重,须住院进一步治疗。

根据病毒和疾病的特点和规律,往往是在第一周过去以后,第二周重症逐渐地开始出来。从12月15日开始,第一波重症高峰首先袭来。邵磊感觉重症患者明显增多,为了解决病人住院难的问题,医院快速扩展了感染科病房,由原来的26张床位增加到73张,新增设的病房不到一天就收满了患者,其中不少都是需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

全院统筹床位4.jpg

“79岁男性患者,有广泛的肺间质纤维化,前天晚上抢救了一次,目前氧合从40%恢复到80%。要改善一下俯卧位通气,现在氧合能维持在80%就不错……”在感染科病房内,邵磊一边查看一名带呼吸机的患者情况,一边给记者简略介绍患者病情。尽管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是看得出这又是一位棘手的重症患者。

“12月23日我们又新增设了一个病房,26张床半天的时间就全部填满了,这个病房也主要收治重症患者,一天能用到6台有创呼吸机。”邵磊表示,目前感染科病床增加,医院也增派了大量医护人员来支援感染科。

目前,感染科的患者已经实现了自循环。“我们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发热门诊有不少人是因为恐慌或者买不到退烧药前来就诊,我们首先在门诊对患者进行了分流,可以开药到社区治疗的就不收入院,病情稳定的可以留观,优先收治重症患者。”邵磊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直以来,感染科都在不断增强感染ICU和隔离病区可转化ICU建设,配置了齐全的设备和医护人员,科室医生具有ECMO资质,还可进行血液净化等治疗,这些“提前量”的医疗准备,也为应对此次高峰提供了更加专业的保障。

由于绝大多数患者都合并有肺部的感染,危重患者往往需要用到各种呼吸支持类设备,因此设备的充足配置和有效调配,也是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一环。

“在重症高峰到来之前,我院已经按照ICU基本配置的建设要求,提前采购配备了一批生命支持类设备。” 济南市中心医院医学工程部副部长褚衍彪介绍,目前医院配有200多台有创和无创呼吸机,150多台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还设置了专门的呼吸支持小组,根据全院各科室的需求随时进行设备的统一调配,以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转。

全院“一张床” ,确保危重患者应收尽收

为避免重症患者都在急诊压床等待,使更多急危重症患者尽快收入病房,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济南市中心医院医务部建立急诊与病房衔接机制,选派专人负责急诊患者救治流转的组织协调工作。成立相关病区住院患者情况工作群,每日汇总各相关病区床位数量、在院人数、床位使用率、出院患者数量、可收治患者数量等情况,保障畅通高危患者病房入院治疗渠道。

尽管不知道每天回去到几点,但是每天早上七点半,延冰都会出现在急诊科。“参与交班到八点半,这样对急诊的患者都会有了解。”记者看到延冰手上拿着两个表格,其中一张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患者生命体征等各种数据,另一张则是重症患者要转入的病房,根据患者的基础病情况收入相应科室。

全院统筹床位5.jpg

“这个患者新冠症状还可以,但有高血压和冠心病,需要收入心内科。”作为医务部协调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延冰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急诊患者救治的组织协调。每天各个科室的空余病床数更新以后,他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就诊时间等安排病人收入相应的科室,保证危重症患者优先收入院。

记者采访期间,延冰的电话不时响起。“一天要打两三百个电话,跟各个科室沟通,给患者做好解释,说得口干舌燥。”每天需要安排的重症病人都收入院了,他才能下班。有一天凌晨来了一位重症患者,为患者协调好入院时已是凌晨三点,延冰才能离开医院。

“这样统一调配以来,各科室不用一趟趟的再跑急诊收治患者,也为我们急诊的医护人员省下了大量的沟通时间,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临床救治中。”王少琴说。

同时,医院还建立多个急诊缓冲病房,构建患者分层次救治机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康复程度分别转至相应病房,做到重症患者重症治疗,康复过程中患者保障治疗的多层次救治体系,保障医疗资源高效精准使用,人员梯队精准服务。

全院统筹床位6.jpg

因为大多数重症患者都合并肺炎,所以建立更多以呼吸、重症专家带领的缓冲病房、扩展床位,才能最大程度的缓解新冠重症患者的住院问题。“我们这个缓冲病房,收治不少从急诊插着管转过来的重症患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邢春燕和副主任医师庞龙滨负责10号楼13层的缓冲一病房,设置了67张床位,2022年12月21日病房运行以来,天天都是满负荷运转。收治过的最高年龄的患者98岁。

济南市中心医院一院两区统筹协调,医务人员全力保障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护航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