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信息 >正文

【东院启用周年特稿①】:东院急救呈现三大特点——抢救速度越来越快 转诊患者越来越多 患者体验越来越好
时间:2023-09-28 作者:关天星 发布人:张丽华 点击量:0

2022年9月28日,泉城济南,汉峪金谷再向东,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如期启用。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东院区的建设与启用是济南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的民心工程,院区内所有的医疗流程设置与就诊区域划分,均以方便人民群众的就诊为核心,力求实现就诊流程人性化、数字化。

东院1.jpg

如今,转眼一年过去,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诊患者获得了怎样的体验?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东院启用周年特稿·看变化谋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9月27日上午,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3号楼,出生第29天的东东(化名)离开新生儿科病房,被全家人迎接回家,姥姥说:“感谢东院的医护人员,宝宝的小名就准备叫东东”。据东院产科主任仲文玉介绍介绍,当时这位小宝宝的妈妈从外地驱车3小时转诊到济南,情况非常紧急,小宝宝出生后立即转入新生儿科监护室,经过全面治疗,最终转危为安,成为东院区启用以来顺利出院的第23798名患者。

统计表明,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启用一年时间,门急诊服务患者近50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近万台,疑难急危重症接诊能力实现全覆盖,“一院两区”的中心医院人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民生,在新的阵地上为人民健康奉献了智慧与力量。

时间就是生命

急救速度越来越快

时间就是生命,这话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经历中,常需以秒来计算。在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有1项纪录令人仰慕:晚上9点01分120把心肌梗死患者朱先生送进东院大门,9点10分顺利开通梗阻血管,恢复心肌供血。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送进医院直至开通血管的时间,国际指南确定90分钟以内即为合格。为此,41岁的患者朱先生和家人对东院急救团队感激不尽:“从那以后,每次开车路过东院都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谢胸痛中心主任户克庆教授救我一命,保全了我的家庭。”

东院2.jpg

*国家级胸痛中心主任户克庆(右二)与患者(右三)

济南市中心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主任户克庆则认为:“急性心梗的急救,和所有急症患者来到医院之后所面对的流程一样,都需要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就与医院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争取病人未到,信息先到,这样才能让医务人员有提前做好各项急救准备的时间。大型医院的急救实力,建立在完善的急救体系之上,是多学科、多专业能力协作的结果。”

东院区急诊急救中心超前规划设计,形成了布局科学合理的急诊急救一体化大平台,在一楼设置急诊内外科诊室、急诊抢救室、急诊病房、复苏中心、中毒洗胃室、胸痛诊室、卒中诊室、创伤诊室、五官科诊室,设有急诊检验室、输血科、医学影像中心(CT、磁共振、DR)、超声检查室,急诊手术室(5间手术单间、2间DSA单间)、重症医学科。患者进入急诊急救中心一楼,方圆50米内完成全部的化验、检查、用药、取血、手术等流程。手术后,危重患者直接入住重症医学科,或者急诊病房,其直线距离仅20米,缩短了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时间,减少了转运风险,实现第一时间完成诊治。

东院3.jpg

一位农药中毒的七旬老人,转诊到济南、辗转几家医院,电话联系到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急诊急救中心时,已是昏迷、四肢花斑、呼吸机辅助通气状态,还有没有收入院抢救的必要?2023年4月16日傍晚,急诊医学科主任谢伟带领团队接诊患者后,迅速展开系统性抢救,老人于4月28日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5月2日拔除气切套管, 5月6日好转出院。患者子女万分感激:“好几家医院谢绝入院,就怕我们最终人财两空,难以接受,没想到谢伟主任让老人起死回生,绝处逢生。”

据了解,对中毒患者的抢救,最能体现一家医院的急诊急救水平,抢救过程中涉及洗胃、导泻、阿托品改善M样症状、碘解磷定复能、血液灌流+血液滤过、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动态血压监测、应用升压药物改善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需要妥善处理严重消化道出血、顽固性低血压、肠麻痹、并发重症肺炎等难题,甚至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等。对此,谢伟主任解释说:“急诊医学科抢救重度中毒患者所展现的水平,相对于医院整体实力来说,仅仅是‘冰山一角’,没有多科室的协同与合作,抢救过程中的很多重要措施都无法实现,也就无法实现快速扭转患者病情。”

东院4.png

*谢伟主任(左二)与出院患者(左三)

东院区建设之初即全面贯彻急诊急救大平台理念,依托大平层建设,整合急诊、胸痛、卒中、创伤等学科优势资源,不断优化流程、推进精细化管理,举全院之力打造出了更可靠、更有底气的急诊救治体系。

高效成就口碑

转诊患者越来越多

对于心脏突然出现问题、需要紧急到医院就诊,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是不能太远,就近选择一家医院才是最好。但在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越来越多的心脏急症患者跨市区就诊:

——2023年1月23日,乐陵市76岁患者何先生确诊心肌梗死,家人果断决定转诊到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行程138公里;

——2月2日,菏泽一名57岁心梗患者转诊到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行程279公里;

——2月15日,济宁市一名59岁胸痛患者在当地县医院确诊心梗后,转诊到济南市中心医院,行程177公里。

更令人感叹的是,今年以来,先后有心脏病患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呼伦贝尔,从海南省、从重庆市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就诊。对此现象,国家级胸痛中心主任户克庆解释说:“这些患者通常是先到当地的大医院就诊,由于病情复杂,经当地医生推荐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事先通过电话,充分了解了病情,已经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对于广大冠心病患者来说,切不可盲目远距离转诊。”

东院区启用以来,胸痛中心接诊患者超过2100人次,开展介入治疗616例,各项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东院5.png

*电除颤37次救命成功后,户克庆主任回看心电记录

伤情十万火急,转诊千万不能盲目,这番提醒也适用于山东省内各地患者。今年9月3日中午12点,临沂市一名14岁少年在县城近郊遭遇车祸,右踝足部开放性损伤,当地医院诊断为“右踝部不全离断伤,右踝关节开放性骨折伴脱位,右距骨开放性骨折,右跟骨开放性骨折。然后呢,医生的意见是:保肢困难,建议转院治疗。

当天晚上,手术顺利完成之后,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创伤中心主任刘华水教授解释说:“基层医院说保肢困难,说明伤情严重到罕见,‘右踝部不全离断伤’从字面上难以想象怎么个罕见与严重,我第一眼见到这个孩子的时候,那只受伤的脚是被家人两手捧着的,为什么要捧着?因为不捧着的话,家人担心这只脚仅存的那点儿皮肉组织会彻底断裂开,会掉到一边去!但是,即便是这样的情况,家人仍不放弃,从临沂转诊到济南,坚决要给孩子保全这只脚,常人都难以想象那孩子和父母当时的心情。”  

东院6.png

*9月27日,14岁少年右脚在术后恢复中

截止今年9月27日,在东院启用以来的365天里,创伤中心共完成手术1460台,将近一半患者转诊来自省内各地市医院,手术范围覆盖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复杂骨折的救治,微创手术的开展,显微外科的断肢再植等。其中,顺利开展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50余例,机器人手术微创、精准。创伤中心主任刘华水教授于今年6月30日被聘任为山东省医师协会人工智能微创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并且顺利完成成立大会,得到专业内专家的好评:中心医院东院创伤中心实现了复杂手术做到简单化、疑难手术做到个性化、常规手术做到规范化、规范手术做到智能化,智能手术促进快速康复。

突出重症急救

患者体验越来越好

今年8月13日下午,73岁的陈先生在家中突发意识不清,家人陪同到东院卒中中心就诊过程中出现呼心跳骤停,刘殿玮主任当机立断,予以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急诊行脑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闭塞,与家人沟通后立即实施基底动脉导管抽吸+支架取栓,随后球囊扩张+置入支架,开通了生命通道。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四肢活动正常,9月4日出院时,执意步行回家:“我要让邻居们看看,躺着送到医院,一路走着回家,这就是中心医院的水平。”

东院7.png

*东院卒中中心主任刘殿玮为患者介入取栓

8月13日下午抢救陈先生的过程,仅是东院急诊急救团队反复经受考验的一个短瞬间。东院持续加强重症急救能力建设,急诊护理团队积极配合急诊医生开展急危重患者急救技术,如气管切开、临时起搏器植入、IABP、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急诊急救技能,注重呼吸机、除颤仪、心肺复苏仪、洗胃机、床旁血液净化、有创血压动脉置管等急救技术前移,突出急危重症早期抢救,为患者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9月26日,青岛的章女士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卒中中心复诊,“动静脉瘘及动脉瘤完全治愈,临床症状恢复”的结果令她和家人感到欣慰。2022年12月19日,61岁的张女士因在青岛诊断为“脑动脉瘤并脑内多发硬脑膜动静脉瘘”慕名来到济南。住进东院区卒中中心后,一期予以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栓塞,将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动静脉瘘、右侧大脑前动脉动静脉瘘、双侧脑膜中动脉动脉瘘口依次栓塞,解决了患者脑出血的问题,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2023年2月7日,二期予以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密网支架置入。章女士家人坦言:“从青岛来到济南,并不是盲目选择,显著的治疗效果就是最生动证明。”

东院8.jpg

东院启用以来,卒中中心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000余例,完成开颅手术100余例,介入手术570余例,完成四级手术300余例手术。覆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急性大血管机械再通、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慢性脑动脉闭塞再通等复杂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