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导航_中心院区 >诊断相关科室 >医学影像中心

医学影像中心 (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医学影像中心科室简介

医学影像中心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业科室,是全国第一批医学影像专业规培基地、山东省医师变更执业范围及重新申请注册培训定点机构、济南市重点临床专科、济南市医学影像质控中心,并承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的教学任务。

中心为一科两区(中心院区、东院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一百二十余人,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文章一百多篇,其中SCI文章近40篇,多部专著及发明专利 ,主持参与十余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中心设备齐全,拥有西门子双源CT(FORCE)、美国GE宝石CT、联影320排螺旋CT、飞利浦Ingenia Elition 3.0T MR等多台高端CT及磁共振,并拥有多台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移动DR、数字平板胃肠机、数字乳腺X线摄影机等;并配备覆盖全院的PACS-RIS系统,集影像采集、传输、存储、查询、诊断及综合信息管理为一体,并采取双备份。

放射检查项目全面,在济南地区率先开展夜间增强CT以及MR检查,夜间检查项目基本全覆盖。除常规检查外,开展多项磁共振新技术,如心脏磁共振、胎儿及新生儿磁共振检查、盆底功能MR成像、排粪造影MR成像、乳腺MR检查、食管癌及肺癌MR评价、头颈动脉斑块MR评价、胃癌及直肠癌术前MR精准分期等;在CT方面开展颅脑CT灌注成像、胸痛三联扫描、头颈-胸一体化扫描、肺癌及痛风双能量CT扫描等业务。

医学影像中心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竭尽全力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查看更多>>

联系人:周鹏

出诊信息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科室动态
查看更多+
突发肢体活动不灵怀疑急性脑梗,应该做什么检查?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主要是由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 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的前驱症状无特殊性,部分患者可能有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和程度轻微而被患者及家属忽略。

脑梗死发病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其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临床上表现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 ,肢体麻木,说话不清,暂性视物模糊等,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阶段进行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而及时正确的影像学检查有利于脑梗的早期诊断。

如果临床怀疑急性脑梗,应该做什么影像学检查呢?

1、CT平扫检查:CT平扫具有基础、快速、价廉的特点,即使是乡镇级卫生院配备了CT设备,另外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排除脑出血,一旦有脑出血,一切溶栓治疗的方法都是绝对禁忌症。通常情况下,CT平扫出现低密度区,代表出现了不可逆的脑损害,但是结果为阴性时也不代表没有问题。另外,目前随着CT分辨率的提高,一些征象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正确判断这些征象,我们也可以作出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比如灰白质境界模糊、脑沟消失、岛带消失、动脉高密度征、豆状核模糊等征象,大大提高了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效率。

突发肢体活动不灵怀疑急性脑梗1.png


2、MRI平扫检查:核磁共振成像(简称NMRI),也称磁共振成像(简称MRI)是目前诊断脑梗死最敏感的影像检查技术,MRI常用参数图像有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 FLAIR(消除正常脑脊液的影响,突出病变组织)和MR弥散成像(DWI),其中DWI是诊断脑梗死最敏感的序列,又被称为中风序列,DWI会在急性期即表现为阳性,并且持续三周时间。

3、CT或MRI灌注扫描:灌注扫描是一种新的成像方法,是基于血流动力学来反映组织微循环或毛细血管网开放的情况,可以用来明确缺血半影区。缺血半影区(IP)是介于梗死灶和正常组织间的移行区域,梗死灶由于脑血流量严重不足或完全缺血致脑细胞死亡无法恢复。而缺血半影区内,由于侧支循环存在,仍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神经细胞功能虽受损但短期内尚存活,处于可逆状态,如在有效时间内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则脑代谢障碍得以恢复,神经细胞可以存活并可恢复功能。用CT或DWI,我们可以对梗死的区域有个直观的印象,但不能排除更大范围的缺血半影区,使用灌注成像我们可以监测碘剂团注通过大脑血管系统的首次通过,提示我们哪些区域是缺血半影区,从而进行相应的挽救,把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

突发肢体活动不灵怀疑急性脑梗2.png


4、CTA检查:CTA检查是CT血管造影的简称,即在做检查前先在患者手上打入留置针,再在留置针中注射造影剂,该造影剂到血管后可吸收X线,从而通过减影得到血管成像。CTA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常针对于血管病变检查,如脑出血等,而且CTA是一种微创检查,患者无需担心。一旦诊断脑梗死,CTA检查可以明确责任血管。在CT检查的基础上,CTA可以显示检查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较大血管的异常,明确栓塞或者闭塞的血管节段,从而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取栓等治疗,但是CTA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难以显示小分支异常。如果临床症状明显,CTA结果阴性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头颈部血管造影进行进一步诊断。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起病突然,致死及致残率高,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技术对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评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手段。

周鹏.png

周鹏 · 副主任医师

周鹏,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济南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影像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放射学会骨肌专业组委员。


肝特异性对比剂在肝癌诊疗中的价值
肝特异性对比剂在肝癌诊疗中的价值




钆贝葡胺(Gd-BOPTA,莫迪司)是一种磁共振T1加权阳性双相对比剂具有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分布和肝细胞特异性摄取的特点。Gd-BOPTA既可用于肝脏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成像又可在注射40-120分钟(我科采用90min)内进行肝胆特异性期成像,(增强扫描主要反映病灶内的血供情况,而肝脏特异性对比剂肝胆特异期成像主要反映肝细胞的摄取水平)

目前,Gd-BOPTA在以下疾病中应用广泛,效果良好:

(一)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和定性诊断

1.肝脏恶性病变:(1)小肝癌的检出及肝癌相关结节定性诊断采用肝胆特异性造影剂扫描肝胆特异期小肝癌检出率由65%提高至80%。

(2)非肝细胞相关恶性病变肝胆管细胞癌:有人联合应用T1W1低信号, 动脉期病变周边高信号,肝胆特异期病变周边等/低信号诊断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准确度为90%。

2.肝脏良性病变:(1)肝细胞相关性病变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注射Gd-BOPTA后肝胆特异期图像可提高FNH的诊断准确率并可与其他富血供肝脏病变进行更准确的鉴别诊断

(2)非肝细胞相关性病变肝血管瘤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肝脏肿瘤治疗效果评估

1.肝细胞癌术区活性区,复发灶的检出肝细胞癌治疗后随访复查

2.非肝细胞癌肝转移瘤,Gd-BOPTA成像更有利于评价肿瘤治疗过程中病灶坏死是否彻底残余肝是否有新发转移灶

肝脏功能及肝硬化评估

1.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

2.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程度的评估

胆管系统的显示和评估

1. 肝移植术前供体胆道评估

2. 肝移植术后及胆道术后胆道并发症评估

合理使用钆贝葡胺(Gd-BOPTA,莫迪司)进行肝胆特异期成像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及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有助于肝脏肿瘤治疗后疗效评估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同时钆贝葡胺(Gd-BOPTA,莫迪司)在肝脏功能定量评估,判定肝纤维化程度,胆汁淤积性肝病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我科周鹏副主任团队已应用钆贝葡胺(Gd-BOPTA,莫迪司)用于提高小和微小HCC检出率及鉴别诊断,小肝转移瘤的检出,判断物学行为;并能评价肝功能。患者及相关临床科室给予高度评价。


 

周鹏,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现任济南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副主任,从事CT、MR影像诊断工作十余年,擅长腹盆、骨肌关节疾病的CT/MR诊断,自2012年至今一直担任山东大学临床教学工作, 2016-2017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医学影像诊断科进修一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SCI三篇:

社会兼职:济南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委;

山东省医学会放射诊断专委会委员;

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放射学会骨肌专业组委员

 

凝聚科室力量,谱写新的篇章
凝聚科室力量,谱写新的篇章

近日,医学影像中心在姚建主任的带领下,围绕“人才发展”,“学科发展”,“提高服务水平”三大主题召开一系列科室会议,旨在紧跟医院改革创新步伐,拓展科室业务,提高个人水平,增强科室综合实力。

科室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引进擅长腹盆影像诊断的医学博士后韩耀启副主任医师及擅长心胸影像诊断的宋培记副主任医师。科室内部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不断学习交流进步。并在现有的诊断组基础上划分亚专业组,在力求把业务做精、做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科室成立质控室,全面质控图像扫描及报告诊断,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同时,科室与临床各科室增强交流沟通、内部积极讨论,查找自身不足,全面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姚建主任反复强调业务是科室的根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是重中之重;同时要今日事今日毕,与临床科室充分对接,对患者的需要主动积极回应,凝聚全科力量将医学影像中心建设为一流的影像平台。姚建主任的带领下,通过科室自身的改革发展,相信医学影像中心将呈现新面貌,为医院建设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姚建主任,现任济南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主任医师、硕士导师、国外访问学者、磁共振室主任。先后从事普通放射、CT、超声、MR诊断。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包括SCI论文40余篇,在国内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专著2部,发明专利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奖6项。并担任国际磁共振学会委员山东省放射学分会委员国际运动医学影像专业组委员中华放射委员会神经学组委员;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山东体育科学委员会副主委;山东医学影像研究学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