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 >正文

先进技术引领医学前进方向
时间:2021-03-17 作者: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0
本文刊于2013年12月18日《济南日报》B03版

编者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第一次工业革命起,这个观念就已经深入人心。在对人的生命长度起着关键作用的医学界更是如此。手术,是让病人恢复健康的医疗手段之一,然而,在治疗效果不错的背后,是对身体造成一定损伤的基础上达到的,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在损伤最小的情况下让病人尽快达到恢复效果。微创手术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治疗途径,这种方法走向成熟,标志着传统手术大刀口、大开放式损伤的终结,一般只需三个穿刺孔即可完成腔镜微创手术技术。
  12月14日,第二届山东泉城胃肠外科微创技术论坛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召开,本次论坛由该院的胃肠外科举办,会上,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所剑教授同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教授孙少川、郑春宁一起进行了三台手术的直播演示。通过直播手术的方式,和前来交流、学习的专家进行了现场互动,为参会者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技术学习机会。
手术开始
互动交流学习引领技术潮流
  9:00,所剑教授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孙少川教授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正式开始操作,市中心医院的会议室中间的三台大屏幕进行手术的实时直播,该院手术室中开始的手术,正在实时、高清地被传输到会议室中。“我们看到,孙主任的腔镜已经进入患者体内,钳子也正在进行手术操作。”南京军区总医院教授嵇武、济南军区总院教授张小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张永光在会议室现场进行讲解、主持论坛。
  据嵇武教授介绍,孙主任的手术病人是一名56岁的男性,因患有直肠癌前来就诊,经过诊断,确认该病人适合进行腹腔镜治疗直肠癌手术。“这个病人有点瘦,又是男性,体内脂肪含量低,所以在腹腔镜手术时更需要小心。”“是的,您说得很对”,手术室内的孙主任立即回复说:“这个病人不光瘦,之前还做过胃穿孔修补术,所以更要小心。我们本次手术在腹部打开三个小洞,每个洞大概直径5毫米左右,其中一个进入腹腔镜,另外两个开在左右两侧小洞是伸入钳子的。”“请问孙主任,您在手术时一般让病人采取怎么样的?”现场一位参与学习的青年医生举手提问。孙主任听到后答复说,根据手术的情况,一般采用平躺的姿势,头部稍高,两腿分开,另外左侧稍高。他解释说,一方面这是由于腹腔镜进入身体的便利、畅通,医生便于站立,同时也是由于这种有利于病人体内的淋巴结清扫。
  9:35,通过现场大屏幕展示我们得知孙少川的腹腔镜开始切除病人的淋巴结,在现场观众的要求下,操作手术的医护人员为大家展示了病人的输尿管、生殖血管等解剖结构,“现在咱们的这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腹腔镜的摄像头都是高清成像的,所以咱们也看得非常清晰,也有利于医生进行手术,当然,也有利于咱们的学习和交流。”张小桥为大家讲解。
手术进行时
先进科技保障实现造福患者
  所剑教授的手术也在同时进行直播,他的病人是一名66岁的女性,因为头晕乏力前来就诊,经过上消化道钡餐发现病人胃窦部出现肿瘤。张永光教授边看手术边介绍说,科学技术再发达,也是需要拥有出色素质的医生来使用,“这属于精细手术,难免在过程中会出现病人出血的情况,怎样冷静、正确地处理这种意外现象,体现了一个医生的专业素养。”这些话得到了台下医生们的赞同。
  10:00,孙少川和所剑开始使用白色的血管锁,这种血管锁非常先进,主要用途是夹住血管停止血液流通,以便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这种东西有点像超市里面的商品锁,只有用专用的机器才能解开,哪怕用手使劲掰也开不了,在手术中非常管用。”
  10:10,孙少川开始进行剥离生殖血管和尿管,“病人稍胖点比较好,手术过程中少拨多切,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现在正在进入隧道式分离。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安全、暴露清楚。”
  10:15,腹腔镜和超声刀正式到达结肠肿瘤处。“我们选择进行手术展示的病例都很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出这种手术的价值,也可以通过这种手术和大家进行交流经验。”手术中的孙少川介绍说。“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一种3D腔镜进行直肠手术,好处是更加清晰、立体化,对神经的保护性也更好。”主持人也表示赞同:“科技的发达对外科医生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患者的福音,医学的最根本目的还是造福患者、造福人类。”
手术结束
技术发展迅速一切为患者服务
  10:25,孙少川开始进行切除肿瘤。10:50,经过仔细清除,患者的肿瘤被完全切除。10:55,孙少川用吻合器将被移除了肿瘤的两段肠管吻合起来,吻合器的出现,减轻了医生缝合的麻烦,对病人来说也减少了痛苦和损伤。很快,患者的手术成功结束。主持人介绍说:“孙主任的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干净,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
  记者在手术室门口采访到了刚做完手术的孙少川教授和所剑教授。据所剑教授介绍,微创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逐渐在外科广泛运用,并且这种技术的效果也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原先普通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往往会对病人带来很大的损伤,而微创就很好地将损伤降到最低点。几厘米的一道伤口就可以做完手术,并且此类手术较为顺畅,这就是所谓的“最小的损伤带来最好的效果”。同时,这种手术还有精准的优点。现在,70%以上的消化道手术都可以做这种手术,患者在术后24小时之后就可以下地活动,这比开腹手术大大缩短了恢复时间。
  所剑教授表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饮食和生活习惯等问题,胃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居首位,甚至医学界有“全世界一半的胃癌患者在中国”的说法。腹腔镜技术可以很好地治疗胃癌,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把这种技术运用到临床之中。
  目前我国的腹腔镜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手术录像拿到运用该技术的发达国家日本之时,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和称赞,甚至有些日本专家认为,中国医生的技术已经超越了他们。“有些加拿大的专家来到我国进行交流时都请求拿回录像和手术照片回国进行教学,这也是在侧面认可了我们的技术吧!”
  根据孙少川的介绍记者得知,济南市中心医院在2009年以后进行了该项技术的专业化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这得益于国内许多专家教授的指导,现如今,该院80%腹腔手术、100%的阑尾切除术都以使用了该技术,普及率很高。用他的话说就是“技术基本成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跟上了国内的发展潮流。”
  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因为病人的需求,为病人的健康而努力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这是市中心医院孙少川和他的团队一直做的事情。 (本报记者 白鹏飞 特约记者 通讯员 马庆林 邱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