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 >正文

中医辨证治感冒事半功倍疗效好
时间:2021-03-17 作者: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0

本文刊于2014年10月15日《济南日报》B1版

中医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古至今,中医都以辨证治疗为特色受到大家欢迎。感冒是人体的常见病,小小的感冒却有很多种类。不分种类、不正确治疗感冒会让病情持续加重。
  近日,市中心医院健康教育学校联手本报,以济南市中心医院健康教育学校为依托,开展“普及健康知识 助力泉城创卫”健康教育讲座系列活动。9月27日,由该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副主任闫鑫来到市中心医院“健康教育大讲堂”,以“中医辨证治感冒”为题,给大家带来了生动的“中医理论课”,受到了听众们的热烈欢迎。
中医理论辨证小小感冒大道理
  据了解,2007年至2010年间,我国规定要合理使用中成药来进行治疗感冒,自此,中医治疗感冒逐渐被大家所重视。中医给予感冒的定义是感受风邪,宣于肺卫,致卫表失和,卫阳被逼,肺气失宣的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疼、恶寒、发热和脉浮。感冒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春冬两季最多。闫鑫说:“中医认为,当人体正邪相交,自然就会发热。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好比双方打仗,那肯定会热火朝天。关于感冒的种类,我们认为病轻者是感受当令之气,这种叫伤风;病重者认为感受到了非时之邪,也叫重伤风。”
  中医理论中,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闫鑫指出,风为百病之长,它带着剩下的“小兄弟”五淫一起让人体长病。通过口、鼻进入体内。“人体正气足,外邪不入侵,既然长病,那么肯定是‘乘虚而入’。外邪进入肺系导致卫表失和、宣肃失调,再到气血阳不失。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句名言‘正气存内,外不邪干’就是这个道理。”闫鑫说道。
  人感冒之后,3至7天停留在表面,7天以上入内(进肺),所以有些人会咳嗽、痰多。这种病一般不传变,具有散发性的特点。另外,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一些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变异,是不分季节的,它们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有重、疾、易传变的特点。
因病施治感冒方可事半功倍
  那么,在临床中中医是如何诊断的呢?一般来说,外感咳嗽、无发热、头痛、鼻渊(即鼻炎)、鼻鼽等,就可认为是感冒了。大致说来,中医认为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在治疗方面,风寒证就辛温解表,风热证就辛凉解表,这也就是中医理论中的“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方法。
  同时,还要根据感冒的具体表现进行化湿、祛暑、清燥等。说到治疗的方剂闫鑫说,中医治疗感冒就是解表剂。比如防风、桑叶、柴胡等解表药。而解表药的作用,则有辛凉解表、辛温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闫鑫介绍,“都知道中医是要辨证治疗的,不同的感冒类型当然要用不同的方法。恶寒、发热、舌苔薄且白、脉浮就要用辛凉解表剂,这种病一般在春夏季节发生。大青叶、板蓝根是主要成分,对细菌也有一定的抑杀作用。”这类解表剂较为典型的药物有桑菊感冒片、银柴颗粒等。
  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口不渴(因为并未伤津)、舌苔薄白,脉浮且缓。医学界认为,体温每涨一度,心率就要快10下。说到这里闫鑫表示,民间有姜汁治疗感冒的方法,这种方法普遍有一个误区,就是姜不去皮。治疗这种疾病一定要姜去皮,因为姜皮是寒物,主要是收敛作用,治疗感冒有反作用。
  还有一种就是扶正解表,这是身体正气虚弱、易感风寒的表证。“人体正气不足,就会反复感冒,有低热、舌质淡有齿痕等情况,有些药物比如玉屏风颗粒、参苏丸等有健脾扶正气的作用”,闫鑫说,小小的感冒其实非常复杂,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孕妇感冒更加复杂,切忌盲目用药。(本报记者 杨晨 兰萃 通讯员 马庆林)

专家简介
  闫鑫,1999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济南市中心医院主治中医师、中医科副主任。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师分会常委、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师从中心医院名老中医梁红主任医师,擅长中药内服、浸洗治疗糖尿病(消渴)及其周围神经组织并发症,特别是同时伴发湿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等皮肤损伤疾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特别提醒
  10月18日,以“普及健康知识助力泉城创卫”为主题的健康教育讲座,继续进行,该次主讲的内容是“前列腺增生症的防治”,普及健康知识,促进济南健康,提升美丽泉城,济南市中心医院在行动,泉城医护专家在行动,我们大家一起在行动。欢迎广大市民和读者踊跃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