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幅第一的甲状腺癌没那么可怕
时间:2021-03-17
作者: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0
本文刊于2015年4月18日《生活日报》S14版

4月15日-4月21日是第2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为“抗击癌症,从了解开始”。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最近两年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基本是以30%的速度在上升,增幅排名第一。日前,《一封甲状腺致人类的信》在微信热传,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高检出率,成为了人们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本期生活家焦点,我们将关注甲状腺癌,为此,记者采访了济南市中心医院两腺(甲状腺、乳腺)外科的副主任医师田斌。
□记者 李琳
何以井喷 >>
在体检中普及
从过去一年接诊几十例到现在一年接诊几百例,田斌见证了甲状腺疾病的所谓“井喷”,也为记者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以前我们查体时一般不查甲状腺,从去年开始,无论是我们医院,还是济南其他医院,都开在体检中设置这项检查。不查则已,一查就查出来许多问题。”鉴于这个特殊的节点,他认为,以此来判断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爆发”并不客观。
沉淀因素 >>
5-10年后判断更靠谱
在采访中,田斌提出了一个个人的观点“沉淀因素”,具体来说就是,他认为眼下甲状腺癌的高发并不是一两年形成的,“有可能三四年甚至更久前就有了,但现在才确定”。此外,“乳腺在10多年前开始普查,而甲状腺普查去年才有”,田斌认为,最少要等5-10年之后,才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发病机制、是否真的超越乳腺癌成为更困扰人类特别是女性的恶性肿瘤,作出更系统、准确的判断。
走出误区 >>
当心辐射,碘盐适度
说到甲状腺多发结节的原因,田斌说有好多因素,比如食盐中的含碘量,但碘的平衡尚且存疑。对这一致病因素较为认可的是韩国。因为酷爱泡菜,韩国人饮食中的含碘量要超过我们十数倍,田斌透露,“甲状腺癌确已超越乳腺癌成为韩国女性患病率最高的癌症。”
相对来说,辐射是公认的致病原因。“网络、手机这么普及,辐射无处不在,很难完全规避,也只有定期检查加以预防了!”
定期检查 >>
40岁:患癌的一个坎儿
有人提出,既然甲状腺结节这么普遍,有没有什么自检的方法?对此,田斌说乳腺有问题还可以摸到,但甲状腺的问题大夫也摸不到,还是去医院定期检查比较靠谱。至于怎么个“定期”法,田斌建议:“以40岁为界,40岁以下的人群每年要坚持体检,40岁以上最好能做到半年一次,检查方式并不复杂,做做彩超或B超就可以了。”
为什么以40岁为界,国外有统计称,20-30岁列甲状腺癌检出率的首位,45岁以上的甲状腺癌患者面临的风险比较大,需紧急治疗。
是家族性问题 >>
患者后代患病几率高
民间有一种误解:癌症是遗传病。田斌指出,癌症确实存在家族性的问题,但不是遗传病。区别在于,遗传病是上一辈有什么病,下一辈还会有。而家族性问题则体现为,上一辈患癌,下一辈患癌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8-10倍。
一旦患了甲状腺癌怎么办?有数据显示,早期甲状腺癌的20年生存率能达到90%。“肿瘤的性质不同,它属于愈后特别好的一种肿瘤,有些根本不危及生命,也不需要切除,一辈子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田斌劝大家打消恐惧心理,定期检查就是最好的预防。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 千万不要一刀“切”
最近,读者林阿姨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长有结节,医生称结节暂无危害性而不建议切除。林阿姨对此感到疑惑。
广州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范艳飞指出,甲状腺结节如无恶化一般可选择不切除。但患者需注意以下变化:肿物突然增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如侵犯气管、食管和神经)时,一定要重点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一般来说,在青少年时期以及在成年时期出现甲状腺结节时,需要特别注意,在这两个时期出现恶性结节的可能性会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