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低过危机值转危为安,消化二科成功救治一名PBC患者
时间:2021-04-02
作者: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点击量:0
近日,我院医学信息部收到消化二科一位患者的感谢信,信中情真意切的讲述了自己住院期间,科室在张淑红主任的带领下,让她从疾病的痛苦中逐步康复的经过,还赋藏头诗一首,字里行间更是充满对张淑红主任的感谢和敬佩之情。
彰(张)显中华医德魂,
淑女医术鳌头占,
红花奋进科技新,
教诲后人孜不倦,
授德佛仙阅重生,
厚德载物落心田。
据了解,该患者姓赵,女性,今年68岁,因“乏力5年,加重半月”收入院,在其它三甲医院也进行过治疗,效果不佳。后经朋友推荐,来到中心医院消化二科就诊。患者入院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器官特异性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该病的主要表现为乏力、瘙痒、黄疸、肝脾增大、腹水、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赵女士由于病情迁延时间太长,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期的晚期(失代偿期),并且并发了脾功能亢进,导致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入院前白细胞低至2.58×109/L,血小板降至26×109/L,已经低于危急值50×109/L,处于比较危险的状态。张淑红主任团队经过综合评估,认为常规的保肝、利胆等药物治疗无法根本解决脾功能亢进问题,于是,2019年10月23日,张淑红主任和张国山医师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在局麻下为患者实施了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患者白细胞上升至5.93×109/L、血小板升至91×109/L,于2019年11月7日病情好转出院。
据张淑红主任介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多由胆汁性胆管炎进展而来,病因还不甚明确,一般认为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女性较多见。目前无特效治疗,临床主要是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但如果患者能够早期、及时诊断,经过规范化治疗,大部分患者不会发展到肝硬化。所以,遵医嘱规范服药和定期复查是治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