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 >公开信息 >健康教育 >正文

胆囊结石的三大认识误区
时间:2022-01-26 作者:李传智、张宸恺 发布人:linan 点击量:0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正逐年升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胆囊结石而住院手术的病例超过500万例。胆囊结石若能得到正规治疗,大多数可完全治愈,但仍有不少病人由于对该病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选择不当,从而延误治疗,甚至引起严重后果。下面介绍3个关于胆囊结石最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无症状胆囊结石无需理会

来自济南的王先生今年48 岁,20年前单位体检时发现胆囊结石,但身体无任何不适,加上工作繁忙,几十年来并未予以重视。直到今年年初,王先生出现上腹不适、黄疸等症状,到医院就诊,这才发现他的胆囊已经发生癌变,并且已是晚期。医生进行病情分析后认为,王先生的胆囊癌与他胆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有很大关系,若能定期检查、及早切除胆囊或者去掉结石就可以避免胆囊癌的发生。 

误区二、小结石问题不大

很多病人误认为胆囊结石体积小,不会有什么危害,即使有症状亦不去求医,以致后期出现了严重并发症,来自商河县的刘女士在5年前她因腹部不适去医院看病,当时诊断出胆囊内小结石,医生建议尽早手术,但她没有听从医生建议。谁料想,上个月刘女士突然出现了剧烈上腹痛、休克,家人将她抬送至医院,抢救1个月方才脱离危险。医生告诉她,之所以会得胰腺炎与她胆囊内的小结石有很大关系,因为结石小,所以更容易掉入胆管甚至堵塞胰管引发胰腺炎。为了避免再发胰腺炎,医生建议刘女士胆囊必须手术,这次她赶忙同意了。

11.jpg


误区三、胆囊切除后不用管了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生和病人不断重新审视和改进现有的治疗方法。胆囊切除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但是胆囊切除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术后胆囊和Oddi括约肌原有的协调作用丧失,导致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运动节律和收缩 幅度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胆管扩张和胆汁排泄节律紊乱,引起胆源性腹痛、胃肠道功能紊乱、继发胆管结石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来自长清的李先生对此深有体会,2年前他因胆囊结石在某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当时恢复尚可。但近1年来他再次出现上腹痛,去医院检查发现胆总管里长了石头,不得不再次手术。将胆囊切除后,自然不会再有胆囊结石,但此后胆汁的储存就只能依赖胆管,如果形成结石的诱因还存在,那么在胆管中还会长出新的结石。所以说胆囊切除后,一定要定期复查,如有结石迹象,可早期口服利胆药物,避免结石增长,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