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院区地址:济南市解放路105号
东院区地址:济南市历城区经十路5106号
客服电话:0531-55739999


近日,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一名突发心跳骤停、命悬一线的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在经历持续心肺复苏(CPR)后,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支持下,争分夺秒地完成冠脉造影及一系列治疗操作,成功开通了堵塞的“罪犯血管”,术后辅以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多学科团队精诚协作下,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强力保障下,患者最终脱离生命危险,康复出院,创造了生命奇迹。
患者王先生,61岁,因突发持续性胸痛被紧急送往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患者刚被推进急诊科诊室,就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汤庆斌、王鹏医师立即开始抢救,持续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患者短暂出现自主心律后仍极不稳定,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严重心源性休克,有效循环难以维持,患者命悬一线,随时可能失去生命。
生死关头,立即启动紧急循环支持团队。在李云教授、胡晓波主任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亓蕾、刘芹、李训良、徐绘和心内科张佳兴医师,以最快速度成功建立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转机启动的瞬间,如同为患者打开了生命的“重生之门”——它暂时替代了患者衰竭的心肺功能,为后续的进一步诊断和决定性治疗创造了机会。
在ECMO的护航下,胸痛中心户克庆主任团队张佳兴、郭献飞、田鹏医师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导管室。冠脉造影结果清晰显示可怕的病变:猝死的原因是前降支血管完全闭塞,同时右冠和回旋两根血管严重痉挛。这正是导致患者心脏骤停的“罪魁祸首”——急性心肌梗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胸痛中心团队凭借精湛技术,迅速成功开通了闭塞血管,恢复了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
术后患者转回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虽然患者的冠脉血流已经恢复,但其心肌梗死面积大,心脏功能极差,左心室射血分数仅有17%,为严重心源性休克,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心跳数次接近停跳,胸痛中心团队又为患者植入了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装置。IABP通过精准的周期性充放气,有效辅助心脏泵血、降低心脏后负荷,并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促进心功能恢复,为患者脆弱的心脏提供了强有力的过渡性支持。
在ECMO与IABP的双重支持下,重症医学科团队24小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进行悉心护理,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ECMO和IABP参数。李云教授及胡晓波主任查房,依据国际国内最新指南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经过精心治疗,患者心脏功能逐渐恢复,各项生命体征和化验指标趋于平稳,顺利撤除ECMO和IABP,并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患者一般情况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出院前,患者高兴地与参与救治他的专家们合影留念。
据重症医学科胡晓波主任介绍:“该病例的成功救治,是多学科协作的成果,是我院急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生动体现。在传统心肺复苏难以维持循环的极端危重情况下,及时启动ECMO和IABP等机械循环支持技术,为后续关键治疗创造条件,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心脏骤停到心肺复苏,从ECMO建立到血管开通,再到IABP辅助,这场高难度的生命接力跨越了急诊科、重症医学科(ICU/CCU)、心内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学科。每一分钟都惊心动魄,但每一个环节都衔接流畅。得益于ECMO提供的可靠循环支持、冠脉介入治疗的精准血管再通、IABP的有效循环辅助以及多学科团队的卓越协作,患者最终从命悬一线到重获新生,再次彰显了我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雄厚实力。
近年来,济南市中心医院不断加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建设,引进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培养专业的医疗团队,已成功应用ECMO、IABP等技术救治了众多危重症患者,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和赞誉。
背景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体外膜肺氧合(ECMO):一种顶尖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能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为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循环和呼吸支持,是抢救濒死患者的“终极武器”之一。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一种机械性循环辅助装置,通过物理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脏做功和耗氧,常用于心源性休克或高危PCI术后的循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