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信息 >正文

东院区急诊医学科成功开展“9.28世界狂犬病日”义诊科普活动
时间:2025-10-09 作者:姚建宇 发布人:陈尔东 点击量:0

2025年9月28日是第十九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行动,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为提高人们对狂犬病的认识,推动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急诊医学科于9月28日上午,在东院区2号楼1楼急诊急救中心大厅成功举行“世界狂犬病日”义诊科普活动。

活动现场,东院区急诊医学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医生团队为市民提供了免费的专业咨询和诊疗服务。医师们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市民关于被动物抓伤后如何预防处置、怎么暴露前预防狂犬病、哪种动物容易携带狂犬病等等疑问,并提供了诊疗建议和指导。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狂犬病知识科普手册,向市民普及科学预防狂犬病的知识,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预防及处置观念。

东院区急诊医学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主治医师杨峰表示,狂犬病作为一种病死率近100%的致命传染病,虽无法治愈,但暴露后规范处置可有效预发病。每个人都应掌握狂犬病相关知识,共同打破狂犬病的传播链条。

东院区急诊医学科通过举办“世界狂犬病日”宣传教育及义诊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对于狂犬病预防及科学处置知识的了解,解答了动物致伤患者们对于狂犬病及破伤风相关疾病的疑问,受到了市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关于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接种常见问题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恐水、怕风、发热、狂躁、易兴奋、乏力、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一周以内发病或者1年以上再发病的情况均极为罕见。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后,几乎100%死亡。尽管狂犬病具有致死性,但却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什么是狂犬病暴露?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破损皮肤处、开放性伤口、黏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组织。

.狂犬病病毒是只有狗才能传播吗?

不是。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是由犬传播的。犬是我国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根据我国目前的狂犬病流行情况,致伤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可分三个等级:

高风险:

1.犬、猫;2.流浪的或野生的哺乳动物;3.蝙蝠。

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因此,我们建议被高风险动物致伤后,一律应及时进行开展暴露后处置。

低风险:

牛、羊、马、猪等家畜,兔、鼠等啮齿动物。

被低风险动物致伤后是否进行暴露后处置,应根据当地流行情况。一般不建议开展暴露后处置。若当地发现有低风险动物不明原因死亡,或发现低风险动物有狂犬病的情况,建议按照高风险动物处置。

无风险:

非哺乳动物不患狂犬病,如龟、鱼、鸟类、昆虫等,被其致伤后属于无风险暴露,无需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被咬伤后狂犬病疫苗接种是否有必要?

非常有必要!狂犬病是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可防不可治,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狂犬病为疫苗可预防疾病,正确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可以有效预防人狂犬病的发生。

.如果被咬伤、抓伤,该怎么做?

应当尽快就医处置。当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等,应尽快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处理。狂犬病暴露处置的原理是阻止狂犬病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狂犬病。通常情况下的流程包括:

1.充分冲洗,减少伤口内的病毒量,同时用碱性的肥皂水冲洗,对病毒有破坏作用。

2.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中和伤口部位的狂犬病病毒。

3.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什么情况下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I级:完好的皮肤接触动物或者被舔。

对于I级暴露,要清洗暴露部位,无需其他处理。

II级:的皮肤被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

对于II级暴露,需要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级: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舐或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舔舐或者暴露于蝙蝠。

对于III级暴露,除了立即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之外,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需要注意的是,确认为II级且免疫功能低下的,II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也按照III级暴露处理。

.不良反应

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整体比较好,主要是局部红肿、硬结等轻微不良反应,少数人会出现一过性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的不良反应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