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信息 >正文

关注AD与爱同行 ④|如何守住记忆?“解读阿尔茨海默病”系列之一
时间:2025-10-09 作者:王敏、张媛媛 发布人:陈尔东 点击量:0

每年9月是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识”。我院神经内科前期成功举办了“阿尔茨海默病月”大型公益活动。为进一步普及阿尔茨海默病防控知识,帮助大众正确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内科相关专家继续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系列科普。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人们通常所说“老年性痴呆”,是一种隐匿起病,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表现为记忆减退、词不达意、思维混乱、判断力下降、生活能力下降等脑功能异常和性格行为改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核心病理是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堆积和Tau蛋白缠结,致神经元死亡及脑萎缩。

由于疾病进展,到了中后期,每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需要专职的照护人员,且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阿尔茨患病人数不断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医疗花费最高和照护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

老年期痴呆除了阿尔茨海默病还有哪些类型?

老年期痴呆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指老年阶段(通常65 岁)因大脑功能衰退导致记忆、认知、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的综合征,严重时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临床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1)阿尔茨海默病:占所有病例的 60%-80%,发病隐匿,进展缓慢,与大脑内异常蛋白沉积相关;

2)血管性痴呆:第二大常见类型,多由脑卒中、脑供血不足等脑血管疾病引发,症状会随脑血管病变加重而波动;

3)路易体痴呆:特征是波动性认知障碍,反复出现幻觉、运动迟缓(类似帕金森病),病情进展较快。

容易忘事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吗?

很多中老年人会出现健忘的情况,因此他们都在担心自己到底是健忘还是阿尔茨海默病。对此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判断:

1)遗忘区别:健忘是对于做过的事部分性的遗忘;阿尔茨海默病则是完全性的,就像这件事完全不存在,好像有一个“橡皮擦”把记忆擦除了。

2)认知能力的异常:健忘的老年人虽然容易忘事,但对于时间、地点、人物、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并没有改变;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其认知能力则是下降的,比如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等。

3)生活能力下降:健忘的老年人虽然容易忘事,但仍然可以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症状加重,生活能力是逐渐丧失的。

4)性格改变:健忘的老人,脾气性格不会改变;而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则可能出现脾气性格的变化,很多患者家人描述为“就像完全换了一个人”。

5)思维变化:健忘老人时常对自己容易忘事感到苦恼,会想方设法帮助自己,例如用笔记本记录等;而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则完全感觉不到苦恼,思维越来越迟缓,反应也越来越迟钝。

年轻人会得阿尔茨海默病吗?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国际上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65岁前发病)占比通常为5%-10%,而根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2023年发布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求洞察报告》数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60岁以下发病的占比约21.3%

约有不到5%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致病基因(APPPSEN1PSEN2)阳性,这些致病基因导致淀粉样蛋白生成增多。患者在65岁之前甚至4050岁左右出现临床症状,属于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除此之外,年轻人发生阿尔茨海默病还与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炎症、风险基因(ApoEABCA7TREM2基因)的潜伏效应密切相关。

什么是轻度认知障碍?它和阿尔茨海默病有什么联系?

轻度认识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一种介于认知正常和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主要表现为记忆、学习能力、语言、注意力、执行功能或视空间能力等认知域的轻度下降,不影响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它包括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及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以近期记忆损伤为主要表现,属于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谱的早期阶段;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则出现其他认知功能下降。

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发生认知功能减退或痴呆的风险显著升高,可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源性痴呆及等其他类型痴呆(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但同样也是治疗的重要干预窗口。早期及时综合干预,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及认知训练等,大约有1/4的患者能实现逆转。应住这个干预的黄金时机来能延缓甚至逆转病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分为几期?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连续疾病谱,起病隐匿,在症状出现前的15-20年,脑内神经元已经出现病理改变。2024年美国NIH-AA工作组发布修订版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与分期标准》,将病程分为7个阶段:

0期:没有临床症状,生物标志物也在正常范围,但携带确定的相关基因突变;

1期:没有临床症状,核心标记物(淀粉样蛋白,Tau蛋白)阳性;

2期:主观认知功能下降,有认知功能轻微改变,客观的认知功能测评表现正常;

3期:认知功能轻度损害,客观的认知功能测评受损;

4期:轻度痴呆,认知功能受损,复杂的日常生活能力(复杂电器操作,外出购物,理财,社交)受损,基础性日常生活能力保留(穿衣、吃饭、洗漱);

5期:中度痴呆,进行性认知障碍,需要他人协助完成基本日常生活;

6期:重度痴呆,无法自理,日常生活依赖他人照护。

新的诊断标准发布实现了临床推测到病理确诊的转变,开启了早期精准诊断时代,有助于早期干预与治疗,延缓疾病进展。